一、课程背景
在高校体育教学体系中,网球以其独特的运动魅力与丰富的体育价值,深受学生喜爱。传统单一的期末考核方式,难以全面、精准地衡量学生在整个学期中的学习投入、技能成长以及知识掌握的动态过程。本案例旨在探讨分阶段考核模式在高校网球教学中的深入实践,通过严谨的对比分析,证明分阶段考核相比期末考核更具优势。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深度掌握网球球感练习、正手击球、反手击球、发球、接发球等核心技术,能够在各类网球场景中熟练、灵活运用,并理解技术背后的力学原理与战术逻辑。
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分阶段考核的驱动,激发学生自主制定学习计划、主动探索网球技术优化策略的能力;同时,通过小组练习与比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沟通交流以及在团队中协同完成目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不断的考核与挑战中,塑造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增强自信心;通过团队比赛,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对网球运动的持久热爱,使其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
三、教学对象
选取体育教育专业网球副项选修课程课程大四学生20人作为教学对象。该阶段学生在大三期间上过网球普修课程,已具备一定网球基础,但在网球专项技能与战术理解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课程为期一学期,每周固定2学时。
四、教学方法
讲解示范法:通过课下观看网球比赛视频,结合现场标准示范,详细剖析网球技术动作的关键环节、发力要点与运动轨迹,让学生形成清晰的动作表象。
分组练习法:根据学生的技术水平、身体素质与性格特点进行科学分组,确保每组学生能力互补。教师在学生练习过程中,进行一对一指导,精准指出学生的动作偏差并提供个性化改进建议。
分阶段考核法:
第一阶段(第1 - 6周):基础技术考核:考核内容涵盖拍球、颠球、定点击打多功能墙、连续正手击球的规范动作与技术稳定性。学生分组进行技术展示,教师运用专业网球技术评估量表从动作规范性、力量控制、击球准确性等维度打分,满分100分,占总成绩30%。
第二阶段(第7 - 12周):技能运用考核:考核内容涵盖正手击球、反手击球、发球为考核形式,重点考查学生在比赛中基础技术的运用、战术执行能力。教师根据技术发挥、技术运用效果等综合表现评分,满分100分,占总成绩30%。
第三阶段(第13 - 16周):综合能力考核:通过单打比赛全面评估学生的技术、战术、心理素质与比赛经验。除比赛胜负结果外,教师还从关键分处理、逆境心态调整、战术创新等方面细致评分,满分100分,占总成绩40%。
五、教学效果分析
学生技能掌握情况:分阶段考核模式使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能明确学习目标和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和提高。通过三个阶段的考核,学生的网球技术得到了显著提升。
学生学习积极性:分阶段考核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练习,积极向教师请教问题,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学生心理素质:通过多次参与比赛考核,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他们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比赛压力,表现出更好的竞技状态。
六、结论
通过本学期的实践,分阶段考核模式在高校网球教学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它不仅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技能的逐步提高,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心理素质。未来教学将持续优化分阶段考核模式,融入更多前沿技术与教学理念,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的体育专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初审:刘多
复审:张建东
终审:贾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