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教学理念
在新时代教育全面革新的大背景下,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课被赋予了更为深远的意义,其核心目标在于全方位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深度塑造学生的优美体态,着力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秉持 “健康至上、以学生为中心” 的教育理念,充分借助 “互联网 + 体育” 的创新模式,打破传统教学的固有局限,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学习需求。通过深度融入健美操的独特文化内涵以及团队协作精神,全方位激发学生对健美操运动的热爱之情,致力于培养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为其未来的健康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二、现有问题剖析
(一)学生兴趣与参与度两极分化
学生群体对于体育项目的兴趣呈现出显著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然而,传统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内容相对单调,难以充分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兴趣需求,这直接导致部分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不高。不少学生仅仅将健美操课视为获取学分的途径,缺乏主动参与锻炼的内在动力,在课后也极少自主参与相关体育活动,使得健美操课难以真正发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亟待革新
教学内容过度聚焦于基础套路,对健美操领域的前沿技术以及当下流行元素的引入严重不足,缺乏创新性与吸引力。教学方法依旧以传统的教师示范、学生机械模仿练习为主,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与个性化指导,难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限制了学生在健美操学习中的全面发展。
(三)考核评价体系存在缺陷
现有的考核评价体系过于侧重技能达标程度,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转变、进步幅度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重要方面的培养与评估。这种片面的评价方式无法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不利于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健美操学习中,也难以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教学设计及实施
(一)构建分层分类的课程内容体系
依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健美操基础以及兴趣偏好等多方面因素,将课程精细划分为基础入门、技能提升和特色拓展三个层次。基础入门课程着重教授基本动作、标准步伐以及简单套路,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技能提升课程则强化难度动作训练、组合编排技巧以及表现力的培养,助力学生实现能力进阶;特色拓展课程大胆引入啦啦操、KPOP、爵士、街舞等当下流行元素,充分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此外,针对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专门开设辅导课程,为他们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帮助他们逐步提升能力,跟上教学进度。
(二)推行多元创新的教学方法与模式
采用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学习通、腾讯课堂等优质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涵盖高清教学视频、详细动作分解动画、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等,方便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预习,课后及时复习巩固。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趣味游戏竞赛、情境模拟教学等多种方法,极大地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与互动性。例如,组织小组健美操创编比赛,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设置校园运动会开幕式表演等逼真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演练中切实提升健美操表演水平,增强自信心。
(三)强化课外实践锻炼与专业指导
建立科学完善的课外健美操锻炼打卡制度,借助专业运动 APP 精准记录学生的锻炼数据,包括跑步里程、运动时长、锻炼频率等关键信息,教师依据这些数据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与及时反馈。定期组织健美操活动,邀请业内专业教练和优秀运动员走进校园,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指导。积极举办校内健美操比赛、精彩表演活动等,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风采的优质平台,全方位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四)打造全面多元的评价体系
精心构建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其中,过程性评价占据总成绩的 60%,全面涵盖课堂表现、课外锻炼打卡情况、小组合作参与度、学习态度以及进步幅度等多个维度;终结性评价占总成绩的 40%,包括严格的技能考核、体能测试等项目。同时,特别注重对学生体育精神、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综合评价,鼓励学生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着力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
四、教学实施效果
(一)运动兴趣与参与度大幅提升
丰富多元的教学内容和创新独特的教学方法成功点燃了学生对健美操的浓厚兴趣,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显著提高。相关数据清晰显示,课后主动参与健美操练习的学生比例也大幅攀升,越来越多的学生真正爱上了健美操运动。
(二)身体素质与技能显著提高
通过系统全面的课程学习以及坚持不懈的课外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体能测试成绩有了明显进步。在健美操技能方面,学生不仅能够熟练掌握多种健美操套路和高难度技巧,部分优秀学生还在省级、国家级健美操比赛中脱颖而出,斩获佳绩,充分展现出较高的竞技水平和扎实的专业素养。
(三)体育精神与文化素养全面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深度融入体育精神与文化内涵,学生的体育品德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在小组合作学习和社团活动中,学生们学会了相互支持、彼此鼓励、共同进步,逐渐树立起正确的胜负观和价值观。相关社团活动在校园内成功营造出浓厚热烈的体育文化氛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形成了良好的校园体育风尚。
五、反思与改进
(一)现存问题深度洞察
尽管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部分课程的教学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仍显不足,与教学内容的匹配度不够精准紧密;部分基础薄弱学生在技能学习过程中依然面临较大困难;课外锻炼的监督和指导机制尚不完善,难以确保学生能够科学、高效、持续地进行锻炼。
(二)改进措施精准规划
未来,将进一步加大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整合力度,广泛收集、精心制作优质教学素材,丰富线上教学内容,全力提高教学平台的稳定性和易用性,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学习体验。深入开展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分析研究,为基础薄弱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的辅导方案和专属训练计划,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健美操学习中有所收获、不断进步。持续完善课外锻炼的监督机制,合理增加教师的指导时间和频率,定期组织体育锻炼专题讲座和专业培训,全面提高学生的运动科学知识水平和锻炼技能,助力学生实现科学锻炼、健康成长。
通过以上一系列教学质量提升措施的有效实施,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课在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实现了全方位的创新与深刻变革,有力地提升了教学质量,切实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展望未来,我们将持续密切关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案,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丰富、高效的健美操教学服务,助力学生在体育的世界里绽放光彩,实现自我价值。
初审:刘多
复审:张建东
终审:贾磊